2019年9月7日星期六
【計劃懷孕】經痛、不孕、月經少就係宮寒?暖宮真係可助孕?
2019年9月3日星期二
【月經不調】經痛到就死咁,檢查發現有朱古力瘤。。。中醫點睇,針灸可以止痛?
朱古力瘤,又名卵巢巧克力囊腫(chocolate cyst of ovary),是位於卵巢的子宮內膜異位病變。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只生長在子宮腔內,受體內女性激素的影響,每月脫落一次,形成月經。如子宮內膜組織,異常長到宮腔以外的位置,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而朱古力瘤則是生長於卵巢的異位子宮內膜。
朱古力瘤患者,每次月經期卵巢局部都有出血,使其增大,形成內含陳舊性積血的囊腫,這種陳舊性血呈褐色,黏稠如糊狀,看起來就像裹在卵巢裡的朱古力醬,故稱朱古力瘤/巧克力囊腫。臨床常見的表現包括痛經、性交疼痛、不孕及月經不調,如囊腫較大時可在小腹部觸及包塊。
朱古力瘤所引發的疼痛症狀,西醫一般運用止痛藥、避孕藥及其他荷爾蒙藥物來治療,目的為使子宮內膜異位組織萎縮,以緩解疼痛。如果朱古力瘤大於5cm;或囊腫破裂/卵巢有扭轉;或組織有惡性病變的可能性,需考慮進行手術治療,大致可分為保守性手術和根除性手術兩種。但不同西藥可能引起不同的副作用,有時候藥物治療效果亦未如理想;有些病人手術後亦有復發傾向;有些病人治療後不孕情況依然存在,這時候可以考慮中醫的介入。 (朱古力瘤手術後中醫治療案例請按這裏~)
朱古力瘤在中醫屬於「癥瘕」範疇,意指婦女腹內結塊並伴有或脹或滿或痛的病症。根據「癥瘕」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可分爲氣滯血瘀型、痰濕互結型、熱毒熾盛型,分別施予活血化瘀,行氣散結;除濕化痰,消塊散結;解毒除濕,破瘀散結等治法。臨床表現最多見的是氣滯血瘀型。中醫對癥瘕療效顯著,合適的選方能使活血不傷正,止血不留瘀,令腫塊默默萎於無形。
建議患者可於中醫藥及針灸治療3個月後,進行一次婦科超聲波檢查,比較瘤體治療前後大小,以及月經情況,以檢討成效,決定之後的治療方向。總括而言,合適的治療法則仍須透過「辨證論治」才可處方,詳情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
【月經不調】經痛可以飲甚麼?咩食物可舒緩?
如果經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應該要儘快就醫。但如果只是輕微的小腹脹墜不適,則可以透過食療和穴位按摩等舒緩。以下為大家介紹3款簡單中藥茶療,以應對不同體質所引起的經痛。
1) 香附玫瑰飲
適合體質:氣滯血瘀型
伴有症狀: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胸脅、乳房脹痛,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血塊,塊下痛減。
材料:香附10g,玫瑰花5朵,紅/黑糖適量
做法:將材料洗淨後,放入杯中,加沸水500ml,焗泡20分鐘,加紅/黑糖調味即可,可反覆沖泡多次。
2) 薑母茶
適合體質:寒凝血瘀型
伴有症狀: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熱痛減,經血量少,色黯有血塊,畏寒肢冷,面色青白。
材料:老薑5片,紅/黑糖適量
做法:將老薑放入鍋中,加清水500ml,煎煮10分鐘,加紅/黑糖調味即。
(坊間有不少包裝的薑母茶出售,可按其指示份量服用)
3) 益母飲
適合體質:濕熱蘊結型
伴有症狀:經前或經期小腹灼熱疼痛拒按,或痛連腰骶,或平時小腹痛,至經前疼痛加劇,經量多或經期長,經色紫紅,質稠或有血塊,平素白帶量多,色黃稠臭穢。
材料:益母草15g,紅/黑糖適量
做法:將益母草洗淨後放入鍋中,加清水500ml,煎煮10分鐘,加紅/黑糖調味即。
另外,不少女士喜歡購買中成藥如白鳳丸、姑嫂丸、四物湯等來調經,這類藥物一般適用於氣血虛弱患者(一般伴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神疲乏力,頭暈心悸,失眠多夢,面色蒼白症狀),由於成分較為複雜,建議服用前最好先諮詢註冊中醫師意見。(月經後想補血。。。除左紅棗,仲有咩好?同埋幾時食最好?)
至於近年備受推廣的月見草油,雖然月見草是中藥,但月見草油是其提取物,並不歸納為中藥範疇,故在此不作敘述。坊間普遍認為,如果患者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腺肌症、乳腺增生雌激素相關疾病,應避免使用。
(經痛的穴位按摩)
想了解更多中醫婦科資訊,請按「查看網頁版本」。
2019年7月24日星期三
【月經不調】月經後想補血。。。除左紅棗,仲有咩補血食物好?同埋幾時食最好?

2019年7月23日星期二
【婦科雜病】小便灼痛,尿急、尿頻、尿痛?小心尿道炎!!
泌尿道感染為常見疾病,包括尿道炎、膀胱炎、腎炎。由於生理結構有別,女性比男性患上泌尿道感染的機會為高。而更年期及懷孕期婦女,更容易受到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症狀通常包括小便頻密,但每次只能排出少量尿液;小便時感到赤痛、灼熱;尿液混濁,甚至帶血。如有小腹脹痛(近恥骨位置),可能為膀胱感染;如有發熱、腰背痛、作悶、嘔吐,則可能為腎臟受到感染。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治療,有機會併發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盆腔炎和腹膜炎等,後果可能很嚴重,治療不當或抵抗力低下者,有機會反覆發作。
西醫一般會安排檢驗尿液,必要時配合X-ray或超聲波檢查,以排除尿路結石,確診後給予抗生素治療。而中醫則辨證施治,對反覆發作及孕婦(因需避免使用大過量抗生素)尤為合適。
在中醫角度,泌尿道感染稱為“淋症”,按症狀分為熱淋、石淋、氣淋、血淋、膏淋和勞淋六種。治療淋證的基本原則是“實則清利,虛則補益”。實證有膀胱濕熱者,治宜清熱利濕;有熱邪灼傷血絡者,治宜涼血止血;有砂石結聚者,治宜通淋排石;有氣滯不利者,治宜理氣疏導。虛證以脾虛為主者,治宜健脾益氣;以腎虛為主者,治宜補虛益腎。
如見輕微尿頻、尿急症狀,可嘗試飲用大量開水,因為充足的尿量有助將細菌從尿道沖洗出體外。另可配合中藥茶療,可用車前草15g(或鮮品60g),以沸水1000ml煎煮15分鐘,代茶飲用。但如果3天內未見改善,或伴有尿血、小腹痛、發熱等症狀,請立即就醫。
要預防泌尿道感染,應保持個人衞生;如廁後應從外陰由前往後至肛門抹拭;注意性交後衞生,及後要排清小便;避免使用含香料成分的肥皂、梘液、陰道灌洗液;避免穿著太緊身或不透氣的褲(包括內褲);避免忍尿習慣;飲食方面應多喝清水,避免進食酸、辣、煎炸之品。
(相關文章:長期尿急、尿頻、小腹痛?驗尿又冇菌?可能係膀胱疼痛綜合症!)
想了解更多中醫婦科資訊,請按「查看網頁版本」。
2019年7月1日星期一
【月經不調】次次黎月經先感冒,唔通連個天都唔幫我?有咩食物/茶療可以改善?
有些女性,每逢經期前,或來月經期間都會感冒一場,影響日常工作與生活,到底可以如何預防呢?
在中醫角度,女性來經前氣血開始下注,令其他部位的氣血減少。若本身氣血偏虛,尤其肺氣虛弱(容易有鼻敏感、氣管敏感、怕冷、虛汗淋漓、少氣乏力等症狀)的人,此時更易受外邪如風寒或熱邪入侵,導致來經前數日,或來經期間出現感冒,通常持續兩次出現這種情況便屬「經行感冒」。病人一般會伴隨其他與體質虛弱有關症狀如經痛、經行頭痛、經期紊亂等。
臨床上經行感冒常見有兩類型,包括「風寒型」和「風熱型」。
「風寒型」即有發冷明顯、清稀鼻水、有白痰或痰微黃、喉嚨痕等症狀,多見於體質虛寒、陽氣不足女性上。這類女性建議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在經前及來經期間,特別需要注重保暖下身(建議裙褲過膝)以及肩頸部(避免穿露膊裝或另加外套/披肩保暖)。另避免進食生冷寒涼之品,尤其冰凍冷飲。經後要養氣血,可用紅棗5粒、炙甘草3片及生薑3片煎水代茶飲用,可於經後飲用一至兩次。另外適量曬太陽均有助預防。如經中醫師診斷為虛寒體質,可考慮配合天灸療法。
另一類為「風熱型」,即明顯感發熱、口渴、喉嚨痛、有鼻涕、痰黃質黏稠等,多見於陰虛內熱、有虛火的女性。這類女性應避免進食辛辣煎炸之品(尤其經前1星期)。另可於喉嚨痛初起時飲用「桑菊散熱茶」,有助疏散風熱,材料包括桑葉10g、菊花10g及薄荷5g,可焗水代茶飲用。
另外,要保持好心情,避免壓力過大、思慮過多,因為壓力、氣血鬱結都會耗氣,令女性氣血虛弱,建議放假時多接觸大自然如行山、在太陽下做適量運動,有助驅散寒氣及促進氣血運行。在中醫角度,每次感冒都會傷了身體的元氣,其後亦容易復發,所以患上經行感冒應盡快求診。中醫師一般會先治療感冒症狀,然後按照個別體質,益氣養血或滋陰養血,同時固護衛表,以鞏固體質,避免再次發病。
想了解更多中醫婦科資訊,請按「查看流動版」。
2019年6月25日星期二
【月經不調】點解月經周期咁長,10幾日都未乾淨既?月經失調、月經不停,我會唔會係生野架?
.png)
女性月經表現因人而異,甚至每位女性的月經也在變化。大多數女性的月經週期為21-35天,每次來潮3-7天,排出經血約50-80ml。不過很多時,即使月經表現超出這些範圍,亦都屬正常。例如青春期(青春期月經不調)或臨近停經女性(更年期的中醫調理),處在生育年齡的兩極邊緣,月經常常有變,只要月經量不影響日常生活,不作病態論。
另外,如果只是偶然一個週期出現月經淋漓症狀,時間不超過2星期,建議可先自行觀察留意,可能與最近生活習慣改變有關,例如工作壓力、飲食改變、睡眠時間、藥物(包括避孕藥及子宮環)等相關,月經於下一個周期一般會回復正常。
但是,如果你的月經淋漓情況已超過2星期,或者連續3個周期未能於7天內乾淨,或者經量過多影響日常生活(持續每次2-3小時內滲透1條衛生巾),即屬病態,建議就診作進一步檢查。
醫生一般會根據患者的經血量、出血持續時間以及週期表現,建議相應的檢驗方法,包括常規婦科檢查、抽血檢驗荷爾蒙水平、腹部/經陰道超聲波檢查、宮腔鏡、診斷性刮宮等,找出病因針對性處理。
常見病變包括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朱古力瘤的中醫調理)、子宮腺肌症、子宮內膜息肉、宮頸息肉、生殖道癌症、生殖道感染(盆腔炎的中醫治療)、妊娠相關疾病(惡露排唔乾淨?可能是胎盤殘留)、血液病、甲狀腺疾病、肝腎疾病等。當所有導致子宮異常出血的組織結構病因都排除在外,功能失調性子宫出血(簡稱「功血」)是最後的診斷,亦是最常見造成月經淋漓的原因。「功血」的治療原則,包括止血、調經或停經。具體治療方式依據患者的年齡、出血程度、子宮內膜情況以及生育計劃而定,一般給予激素來調經和促進排卵。如果出血嚴重,西醫會建議以手術方法止血。
月經淋漓屬中醫崩漏、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經間期出血範疇,如有肌瘤/息肉等原發病,一般按原發病處理及治療。而「功血」的中醫治療效果良好,主要的法則為「塞流」、「澄源」、「復舊」三法。「塞流」即是止血。如月經量過多,止血是治療本病的當務之急。「澄源」即是求因治本。臨床上常見證型包括如腎虛、脾虛、血熱、血瘀等,分別施予補腎固衝、健脾益氣、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等方法,以調整月經周期。「復舊」即是調理善後。在血止之後,應針對體質,用中藥及食療調理身體。(月經流血不止1年,服藥1星期已止血,中醫治療崩漏典型病例分享~)
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
(有關新冠病毒COVID-19/打完疫苗後引起的月經失調,請按這裡~~)
想了解更多中醫婦科資訊,請按「查看流動版」。
【計劃懷孕】首次試管嬰兒IVF療程失敗,第2次配合中醫及針灸治療後共取得13個Day5囊胚(中醫案例分享)
H小姐,35歲 初診日期:2022年6月 H小姐2021年時新婚不久後就自然懷孕,本是開心事,可惜,及後發現 自己和丈夫同為輕型地中海貧血患者,兩人都是alpha型輕地貧 。於是需要在孕中期抽羊水診斷,很不幸胎兒攜帶alpha重型地貧基因,無奈之下,H小姐選擇於9/2021孕19...

-
有一部分女性,每逢月經來前,或者月經期間,就會出現皮膚痕癢,泛發「風癩」情況。由於一般經後會自行消退,不少女性會選擇默默忍受,通常因為其他疾病就醫,細問病史症狀之下才被發現。其實, 本病的預後良好,應該把握時間,趁早治療。 「風癩」正名「蕁麻疹」,又名「隱疹」、「風疹」,月經...
-
孕媽媽由於生理上的急劇轉變,有機會在懷孕期間出現皮膚痕癢,或者身體突然出現一些紅疹。痕癢劇烈的話嚴重影響心情及睡眠質素,但用藥又怕會對胎兒造成影響,到底如何是好?是什麼原因導致皮膚痕癢?可以如何緩解?以下我們一一探討! 原因 1: 妊娠濕疹 ...
-
P 小姐三十出頭,第一次懷孕時曾因胚胎停止發育流產,傷心不已,中藥備孕大半年後,發現再次懷孕,既開心又緊張。週末突然收到 P 小姐來電,指下體出現少量咖啡色分泌,擔心不已,當時她剛懷孕 4 週,深怕當媽媽願望再一次落空。 安撫好 P 小姐的情緒後,問及她有沒有伴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