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女生一生中曾出現經痛的機率,大於90%。如果嚴重經痛,無法活動,甚至出現冒汗、頭暈、嘔吐等,當然需要看醫生服藥處理。但如果經痛不是太嚴重的話,我們可以透過簡單穴位按摩得以紓緩。
痛經在中醫角度,最基本分為實證(不通則痛)和虛證(不榮則痛),症狀及處理分別如下。
1. 實證(氣滯血瘀):經前或經期第1-2日小腹疼痛;經色紫暗,有較多或較大血塊(大於2cm),血塊排出疼痛減輕;經前乳房脹痛。(月經有血塊=血瘀?其實唔一定,中醫話你知有關「血塊」既真相!)
穴位:合谷、中極、地機
合谷穴又稱虎口,位於姆指與食指會合處,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中點處。
中極穴位於在下腹正中線上,肚臍下4寸(約橫放4隻手指加1隻拇指的寬度)。
地機穴位於小腿的內側,脛骨內側髁下凹陷處下3寸(約橫放4隻手指的寬度)。
2. 虛證(氣血虧虛):月經中期(第3天後)或經期完結後小腹輕微疼痛;按壓小腹時能緩解疼痛;月經量少,色淡、質薄如水;平素易氣短、頭暈、疲倦等。
穴位:腎俞、足三里、三陰交腎俞在腰背部,第二腰椎下旁開1.5寸(約橫放2隻手指的寬度),和前面的肚臍眼平齊正好是第二腰椎。
足三里穴在外側膝眼下3寸(約橫放4隻手指的寬度),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拇指)。
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足踝直上3寸(約橫放4隻手指的寬度)。
以上量度距離均以「同身寸」為准,即以患者本人的手指作為量度距離標準。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分別按揉穴位,每個穴位按摩2分鐘(左右兩邊均須按壓),以有酸脹感為宜。
相對來說,針灸的效果比單純按摩好。如經痛嚴重患者,建議在經前一星期按醫師指示,接受中藥或針灸治療。如有疑問,可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想了解更多中醫婦科資訊,請按「查看流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