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3日星期日
【月經不調】壓力大、抑鬱、錯誤減肥、過量運動可導致閉經停經?齊來認識「功能性下丘腦性閉經」~~
2022年1月6日星期四
【月經不調】月經有血塊=血瘀?其實唔一定,中醫話你知有關「血塊」既真相!
坊間有不少傳言,月經有血塊,是月經來的不順暢,瘀血積累在子宮所導致,更要小心子宮肌瘤、朱古力瘤找上門了。。。到底血塊是怎麼一回事?是否真的是血氣不順暢的象徵?更重要的是,甚麼時候需要就診看醫生?本文章將一一為大家解答~~
一.血塊如何形成?
經血是子宮內膜脫落後的混雜液體,其中包括血液、一些脫落的內膜、子宮頸粘液及陰道分泌物等。
人體本身有凝血機制,這是為什麼我們不小心切到手指出血後能慢慢止血的原因。而在月經期間,身體會釋放「抗凝血酶」,阻斷經血凝結,幫助血液排出。但如果出血量太大,月經排放速度太快,血塊組織來不及完全溶解,就會以血塊的形式排出,因此很大的血塊通常在流量最多時出現。
二.什麼時候需要看醫生?
經血中有少量的血塊其實屬於正常現象,不必過度擔心,只要血塊大小沒有超過5元硬幣,都算是合理範圍。
但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就要就診進一步檢查。
1) 血塊大於合理範圍,而且持續超過3個月經週期;
2) 伴有嚴重經(痛經痛點解決?),影響日常生活;
3) 月經週期不規律,超出21-35天範圍;(月經延後原因)
4) 月經出血量過多,<2小時需要更換衛生巾;(月經量多點算好?)
5) 月經出血時間過長,>7天。(經期延長)
6) 如果有機會懷孕,懷疑脫落的可能是胚胎組織,請為血塊拍照留存後,立即就診。(懷孕流啡處理)
三.常見造成異常原因
可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婦科腫瘤或其他器質性病變。例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包含朱古力瘤)、子宮肌腺症、內膜瘜肉、子宮內膜增生,甚至子宮內膜癌。這些原因有可能會造成經血量過多,容易產生血塊。
第二類與內分泌失調相關。生活作息改變、壓力、明顯的體重增加/減少,或者臨近更年期,都有可能引起月經失調,造成經血量增加,出現血塊。
還有其他要考慮原因的包括肝功能異常、凝血功能障礙、甲狀腺功能異常等。
四.中醫的看法
在中醫角度,「血塊」的確與「血瘀」有關,但只有在特定情況下相關,那就是「血塊」和「腹痛」並見的情況。如果是單純的血塊合并有月經量多而無腹痛,更多是與「氣虛」相關。如果不經中醫師準確辨證,見血塊就亂用活血化瘀的藥物,有可能令病情進一步加重,甚至造成崩漏,不得不小心。中醫認為血塊的形成,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面相關。
1)寒凝血瘀
平時飲食生冷,或是受風寒之後,寒氣導致血脈凝固而形成血瘀。患者一般血塊顏色較深,呈黯紅、深啡色,伴有腹痛,熱敷能緩解疼痛。
2)瘀熱互結
喜食煎炸油膩物,或是體質偏熱,再受熱邪(生殖道感染)侵襲,則令熱邪與血搏結而成血瘀。一般血塊顏色鮮紅,質地較黏稠,伴有腹痛,按摩反而痛增。
3)氣滯血瘀
平素情緒控制較差,容易煩躁或鬱悶,引起肝氣鬱結,無法推動血行,氣滯血瘀。除了血塊之外,一般伴有腹痛、乳房脹痛,甚至脅肋脹痛。
4)中氣不足
平時精神疲倦,少氣懶言,面色蒼白,容易氣喘,自汗,頭暈眼花。因為中氣不足,無法固攝經血,以致月經量多伴有血塊,經色呈鮮紅,質地稀薄。
在排除肌瘤、瘜肉等器質性病變的前提下,中醫的治療效果很好,一般對症治療3個月經週期,就可明顯緩解症狀。常用的方劑包括少腹逐瘀湯、桃核承氣湯、柴胡疏肝散、逍遙散、補中益氣湯、舉元煎等。可按照病情配合針灸治療,以加強療效。
五.預防調護
1.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在經前及來經期間,特別需要注重保暖下身(建議裙褲過膝)。
2. 避免進食生冷寒涼之品,尤其冰凍飲品。
3. 有關經痛的食療及穴位按摩,可以參考這兩篇文章-「經痛可以飲甚麼?咩食物可舒緩?」、「經痛不用怕,穴位按摩可舒緩」。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
2021年8月6日星期五
【月經不調】白鳳丸調經?四物湯補血?逍遙散疏肝?六味地黃丸啱更年期?一齊解構坊間各種中成藥既功效,同埋服用注意事項~~
日常診症,不少病人都會問到中成藥的相關問題,例如是否適合自己體質、服用方法等。沒錯,合適的中成藥能起到保健、舒緩症狀作用,加上服用方便,價格相宜,很適合病情不算嚴重,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士。
但服用之前,記得必須先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單純看藥廠所說的適應症,並沒有太大意思,因為大部分藥商會把藥物的適用範圍無限擴大,以增加銷量。也不要道聽途說,胡亂吃藥,以免令病情加重,得不償失。
以下整理了婦科問題比較常用的中成藥,和大家一一分析其功效主治、適合的人士。
【白鳳丸/烏雞白鳳丸】
成分:烏雞、黃芪、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當歸、熟地黃、川芎、白芍、鹿角膠/鹿角霜/鹿茸等
功效:益氣養血,溫補腎陽
適合人士: 氣血虛弱的女性。常見症狀有月經量少色淡,容易頭暈眼花、疲倦乏力、腰痠膝軟、面色蒼白、手腳冰冷等。
禁忌情況: 孕婦忌服。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患者慎服。感冒發燒、泄瀉期間停服。
其他注意:不適合熱底人士。如服用後持續出現喉嚨痛、暗瘡、飛滋情況請停服。
(以上為坊間大部分牌子白鳳丸的功效主治,但某些牌子白鳳丸是針對更年期婦女而設計,成分相差很遠,服用前必須留意)
【姑嫂調經丸】
成分:當歸、川芎、白芷、黨參、熟地、陳皮、豆蔻、肉桂、乾薑、甘草等
功效:溫補脾腎、理氣養血
適合人士:脾腎兩虛、氣血不足的女性。常見症狀有月經延後、量少、經痛、小腹冷痛等,伴有面色蒼白、疲倦乏力、怕冷、腰膝酸軟、食欲不振、小便清長等。
禁忌情況:同白鳳丸。
其他注意:同白鳳丸。如備孕女性超過1年仍未懷孕,男女雙方請就醫進行詳細檢查以明確原因。(中醫在不孕不育中擔任的角色)
【天喜丸】
成分:人參、珍珠、燕窩、鹿茸、肉桂、砂仁、甘草、乾薑、豆蔻等
功效:溫補脾腎、滋陰養陽
適合人士:與姑嫂調經丸相似,壯陽作用稍強,補血作用較弱。
禁忌情況:同白鳳丸。
其他注意:同姑嫂調經丸。
【八珍湯/八珍益母丸】
成分: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益母草)
功效:益氣養血,活血調經(益母草增加活血調經作用)
適合人士:與白鳳丸相似,但溫補力稍弱,所以較不容易上火。如增加益母草適合兼有痛經、血塊情況的女性。
禁忌情況:同白鳳丸。
其他注意:同白鳳丸。
【四物湯】
成分: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
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適合人士:單純血虛而無氣虛女性。常見症狀有月經量少色淡,伴有面色蒼白、手腳冰冷、頭暈眼花等。(月經前後如何補血?)
禁忌情況:同白鳳丸。
其他注意:坊間有不少以四物湯為基礎的產品,例如玫瑰四物膏、黑糖四物膏、四物茶等,功效上分別不大,但有效藥物成分含量可以有很大區別,大家可參考包裝說明選購。
【逍遙散/加味逍遙散】
成分: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生薑、薄荷、甘草、(牡丹皮、梔子)
功效:疏肝解鬱,健脾養血
適合人士:肝鬱血虛女性。常見症狀有兩脇作痛、頭痛目眩、神疲食少、月經不調、乳房作痛等。
禁忌情況: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患者慎服。感冒發燒、急性泄瀉期間停服。
其他注意:加味逍遙散添加了牡丹皮、梔子,增加清肝熱的作用,適合肝鬱化火的人士。肝火旺盛常見症狀有煩躁易怒、頭痛目赤、面紅口乾等。
【歸脾湯/歸脾丸】
成分:茯苓、黨參、黃芪、遠志、龍眼肉、木香、當歸、酸棗仁、白朮、大棗、炙甘草
功效:補益氣血,健脾養心,安神定志
適合人士:心脾氣血兩虛女性。常見症狀有心慌心悸、失眠健忘、體倦食少,面色萎黃等,或月經見提前、量多、色淡等。
禁忌情況: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患者慎服。感冒發燒、急性泄瀉期間停服。
其他注意:兼有熱像的失眠、月經失調人士慎用。
【養陰丸】
成分:黃芪、黨參、當歸、熟地黃、龍眼肉、枸杞子、白朮、肉桂、陳皮、山藥、茯苓、甘草、蜂蜜等
功效:補益心脾,溫養氣血
適合人士:與八珍丸相似,補血安神效果較佳,活血調經作用稍弱。
禁忌情況:同白鳳丸。
其他注意:同白鳳丸。留意養陰丸主要功效為補益氣血,而非補腎陰,陰虛火旺人士慎用。
【六味地黃丸】
成分: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
功效:滋補肝腎
適合人士:肝腎陰虛女性。常見症狀有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腰膝酸軟、眩暈耳鳴、眼乾口渴、虛火牙痛等,症狀常見於更年期前後女性。(更年期症狀好辛苦?中醫調理可改善,甚至延緩衰老
禁忌情況:消化不良者慎服,感冒發燒、泄瀉期間停服。
其他注意:知柏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添加知母、黃柏,適合陰虛火旺,熱像較重人士;杞菊地黃丸則是添加了枸杞子、菊花,加強了滋肝明目的功效,適合伴有明顯眼乾眼澀人士。
中醫師在開立處方時強調辨證論治,同為月經不調,不同體質,用藥上會有很大差異,所以服用前最好先諮詢中醫師意見。
坊間的中成藥大多分為兩類別,第一類是合規格的註冊中成藥,而第二類是非註冊中成藥的健康食品。合規格的註冊中成藥是符合香港中成藥註冊安全性的指引標準,其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會較有保障。而一些非正式註冊的中成藥品質不受監管,大多沒有明確列出每種藥材的實際用量、副作用等,購買中成藥時,最好應選擇合規格的註冊中成藥,以及較有信譽的藥廠品牌。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
2021年4月12日星期一
【月經不調】點解每次黎月經都頭痛?可以點舒緩?
不少女性每逢月經前後,會出現頭痛、頭脹情況;有些則平常已有偏頭痛,在月經週期加重,嚴重影響心情及工作表現。這種頭痛呈週期性,在經期或經期前後發作,稱為「經行頭痛」,屬於經前綜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 範疇。若只是偶然發生一次者,不屬本病討論範圍。
月經期間,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減少,影響腦部神經傳導系統;子宮內膜會分泌前列腺素,造成腦部血管收縮;同時間,血清素分泌減少,降低神經對痛覺的閾值,月經期的各種荷爾蒙水平變化,引起了頭痛發作。接近更年期時,荷爾蒙水平的波動較大,頭痛可能會變得更加頻繁和嚴重。臨床上,西醫一般會對症治療,開立止痛藥以緩解情況。
在中醫角度,「經行頭痛」主要與衝任氣血有關。經行時氣血下注胞宮而為月經,如果素體肝之陰血不足,加上平時情緒緊張,肝氣鬱結,經前衝脈氣旺,容易夾肝之氣火上逆,造成頭痛;若素體血虛,經行時益感不足,血不上榮;或因瘀血內阻,脈絡不通,皆可導致頭痛。中醫治療的重點在於調理衝任氣血、通經活絡,以緩解頭痛。
常見證型包括「肝火證」、「血虛證」、「血瘀證」,分別採用「清肝瀉火,息風和絡」、「調氣活血,化瘀通絡」、「益氣養血,通絡止痛」等法,常用方劑包括羚角鉤藤湯、通竅活血湯、加味四物湯、逍遙散等,如夾有「痰濕」,可「燥濕化痰,通絡止痛」,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針灸也能起到很好止痛作用,常用的穴位包括百會、風池、太陽、攢竹、絲竹空、合谷、三陰交、太衝等,可於經前3-5天針灸一次,有利氣血通暢,緩解疼痛。本病預後良好,治療以3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
預防調護方面,要注意身心健康,避免月經前精神緊張,情緒不穩可加重症狀。飲食上要避免辛辣、煎炸、溫燥的食物,控制水鹽攝入,並戒酒。
筆者曾治一案例,20多歲女性,自開始工作起,就出現經行頭痛,第2-3天尤甚,兩顳側頭痛欲裂,左側痛甚,惡心嘔吐,即使服用止痛藥,也不能完全緩解,伴有耳鳴、腰痠、胃脹等症狀,前來就診。筆者辨證為「脾腎兩虛,氣血不足,痰濕內生」,對證給予逍遙散、歸脾湯、益氣聰明丸、半夏白朮天麻湯等加味治療,經前配合針灸,調理3個月經週期後,頭痛明顯緩解,已戒止痛藥,只偶因胃脹問題就診。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
想了解更多中醫婦科資訊,請按「查看網頁版本」。
【計劃懷孕】首次試管嬰兒IVF療程失敗,第2次配合中醫及針灸治療後共取得13個Day5囊胚(中醫案例分享)
H小姐,35歲 初診日期:2022年6月 H小姐2021年時新婚不久後就自然懷孕,本是開心事,可惜,及後發現 自己和丈夫同為輕型地中海貧血患者,兩人都是alpha型輕地貧 。於是需要在孕中期抽羊水診斷,很不幸胎兒攜帶alpha重型地貧基因,無奈之下,H小姐選擇於9/2021孕19...

-
有一部分女性,每逢月經來前,或者月經期間,就會出現皮膚痕癢,泛發「風癩」情況。由於一般經後會自行消退,不少女性會選擇默默忍受,通常因為其他疾病就醫,細問病史症狀之下才被發現。其實, 本病的預後良好,應該把握時間,趁早治療。 「風癩」正名「蕁麻疹」,又名「隱疹」、「風疹」,月經...
-
孕媽媽由於生理上的急劇轉變,有機會在懷孕期間出現皮膚痕癢,或者身體突然出現一些紅疹。痕癢劇烈的話嚴重影響心情及睡眠質素,但用藥又怕會對胎兒造成影響,到底如何是好?是什麼原因導致皮膚痕癢?可以如何緩解?以下我們一一探討! 原因 1: 妊娠濕疹 ...
-
P 小姐三十出頭,第一次懷孕時曾因胚胎停止發育流產,傷心不已,中藥備孕大半年後,發現再次懷孕,既開心又緊張。週末突然收到 P 小姐來電,指下體出現少量咖啡色分泌,擔心不已,當時她剛懷孕 4 週,深怕當媽媽願望再一次落空。 安撫好 P 小姐的情緒後,問及她有沒有伴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