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茶療」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茶療」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9月21日星期一

【產後調理】產後坐月大汗正唔正常?產後汗多既炒米茶推介~~

坐月出汗

新媽媽產後汗出較多,很多時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調節現象,由產婦體內的新陳代謝活動引起,這種生理性出汗一般會在產後一星期內自止,不需要特別處理。新媽媽只要及時擦乾汗水,汗濕衣服即時更換,避免著涼感冒,同時保持家居的通風就可以,情況通常在產後數日內自行好轉。

 

可是,如果產後1個月以後,還持續出現汗多情況,就要注意了。出汗本身雖然看似無關痛癢,但在中醫角度,「血汗同源」、「精血同源」,長期大量汗出會影響精血化生,同時影響乳汁分泌,有礙媽媽的身體恢復及BB的營養吸收。這種情況常見於體質虛弱、高齡分娩,及異常分娩的媽媽,例如出現胎盤早剝、產時較長、產後出血量多等。

 

在中醫角度,如產後出現汗出淋漓,持續不止者,稱「產後自汗」;若睡後汗出濕衣,醒來即止者,稱「產後盜汗」。分別因氣虛,衛陽不固;或陰虛內熱,浮陽不斂,迫汗外溢所致。以下為大家按中醫辨證分型推介兩個茶療方。

 

1)     氣虛自汗-玉屏風炒米茶

症狀:汗出淋漓,不分晝夜,面色晃白,神疲乏力,氣短懶言,乳汁清稀,或有惡露色淡量多。

材料:黃芪15g,白朮15g,防風10g,炒米茶1

做法:藥材洗淨,與炒米茶包一同放進鍋內,加清水1000ml,煎煮20分鐘,以茶代水飲用。

功效:補氣固表,和營止汗。「玉屏風散」為中醫名方,由黃芪、白朮、防風組成,方如其名,能為人體提供屏障抵禦外邪,治療表虛自汗效果良好,並適合表虛人士作預防感冒之用。

 

2)     陰虛盜汗-養陰生脈茶

症狀:睡後汗出濕衣,醒來即止,潮熱,兩顴泛紅,口乾口渴,心煩失眠,手足心熱。

材料:太子參15g,麥冬15g,五味子10g,蜂蜜/冰糖適量

做法:藥材洗淨,放進鍋內,加清水1000ml,煎煮20分鐘,加入蜂蜜/冰糖調味,代水飲用。

功效:滋陰生津,益氣斂汗。「生脈散」為中醫名方,由人參、麥冬、五味子三味中藥組成,但人參有回乳作用,不適合哺乳媽媽,故以性味甘平的太子參代之。

 

受出汗問題困擾的媽媽可以連續飲用1星期,一般可見改善。但如果症狀持續,建議就診中醫,開立正式藥方對症下藥,以幫助新媽媽身體恢復。需要注意的是,新媽媽要避免過度進補,避開辛辣燥熱的食物,以免加重出汗情況。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

其他產後相關資訊,請按這裡!

想了解更多中醫婦科資訊,請按「查看流動版」。

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

【月經不調】經痛可以飲甚麼?咩食物可舒緩?


經痛食物

如果經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應該要儘快就醫。但如果只是輕微的小腹脹墜不適,則可以透過食療和穴位按摩等舒緩。以下為大家介紹3款簡單中藥茶療,以應對不同體質所引起的經痛。

 

1) 香附玫瑰飲

適合體質:氣滯血瘀型

伴有症狀: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胸脅、乳房脹痛,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血塊,塊下痛減。

材料:香附10g,玫瑰花5朵,紅/黑糖適量

做法:將材料洗淨後,放入杯中,加沸水500ml,焗泡20分鐘,加紅/黑糖調味即可,可反覆沖泡多次。

 

2) 薑母茶

適合體質:寒凝血瘀型

伴有症狀: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熱痛減,經血量少,色黯有血塊,畏寒肢冷,面色青白。

材料:老薑5片,紅/黑糖適量

做法:將老薑放入鍋中,加清水500ml,煎煮10分鐘,加紅/黑糖調味即。

(坊間有不少包裝的薑母茶出售,可按其指示份量服用)

 

3) 益母飲

適合體質:濕熱蘊結型

伴有症狀:經前或經期小腹灼熱疼痛拒按,或痛連腰骶,或平時小腹痛,至經前疼痛加劇,經量多或經期長,經色紫紅,質稠或有血塊,平素白帶量多,色黃稠臭穢。

材料:益母草15g,紅/黑糖適量

做法:將益母草洗淨後放入鍋中,加清水500ml,煎煮10分鐘,加紅/黑糖調味即。

 

另外,不少女士喜歡購買中成藥如白鳳丸、姑嫂丸、四物湯等來調經,這類藥物一般適用於氣血虛弱患者(一般伴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神疲乏力,頭暈心悸,失眠多夢,面色蒼白症狀),由於成分較為複雜,建議服用前最好先諮詢註冊中醫師意見。月經後想補血。。。除左紅棗,仲有咩好?同埋幾時食最好?

 

至於近年備受推廣的月見草油,雖然月見草是中藥,但月見草油是其提取物,並不歸納為中藥範疇,故在此不作敘述。坊間普遍認為,如果患者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腺肌症乳腺增生雌激素相關疾病,應避免使用。

經痛的穴位按摩

想了解更多中醫婦科資訊,請按「查看網頁版本」。

2019年7月1日星期一

【月經不調】次次黎月經先感冒,唔通連個天都唔幫我?有咩食物/茶療可以改善?

月經感冒

有些女性,每逢經期前,或來月經期間都會感冒一場,影響日常工作與生活,到底可以如何預防呢?

 

在中醫角度,女性來經前氣血開始下注,令其他部位的氣血減少。若本身氣血偏虛,尤其肺氣虛弱(容易有鼻敏感、氣管敏感、怕冷、虛汗淋漓、少氣乏力等症狀)的人,此時更易受外邪如風寒或熱邪入侵,導致來經前數日,或來經期間出現感冒,通常持續兩次出現這種情況便屬「經行感冒」。病人一般會伴隨其他與體質虛弱有關症狀如經痛、經行頭痛、經期紊亂等。

 

臨床上經行感冒常見有兩類型,包括「風寒型」和「風熱型」。

 

風寒型」即有發冷明顯、清稀鼻水、有白痰或痰微黃、喉嚨痕等症狀,多見於體質虛寒、陽氣不足女性上。這類女性建議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在經前及來經期間,特別需要注重保暖下身(建議裙褲過膝)以及肩頸部(避免穿露膊裝或另加外套/披肩保暖)。另避免進食生冷寒涼之品,尤其冰凍冷飲。經後要養氣血,可用紅棗5粒、炙甘草3片及生薑3片煎水代茶飲用,可於經後飲用一至兩次。另外適量曬太陽均有助預防。如經中醫師診斷為虛寒體質,可考慮配合天灸療法。

 

另一類為「風熱型」,即明顯感發熱、口渴、喉嚨痛、有鼻涕、痰黃質黏稠等,多見於陰虛內熱、有虛火的女性。這類女性應避免進食辛辣煎炸之品(尤其經前1星期)。另可於喉嚨痛初起時飲用「桑菊散熱茶」,有助疏散風熱,材料包括桑葉10g、菊花10g及薄荷5g,可焗水代茶飲用

 

另外,要保持好心情,避免壓力過大、思慮過多,因為壓力、氣血鬱結都會耗氣,令女性氣血虛弱,建議放假時多接觸大自然如行山、在太陽下做適量運動,有助驅散寒氣及促進氣血運行。在中醫角度,每次感冒都會傷了身體的元氣,其後亦容易復發,所以患上經行感冒應盡快求診。中醫師一般會先治療感冒症狀,然後按照個別體質,益氣養血或滋陰養血,同時固護衛表,以鞏固體質,避免再次發病。

想了解更多中醫婦科資訊,請按「查看流動版」。



【婦科雜病】下腹痛痛痛痛劇痛難忍??婦科急腹症有哪些?

婦科急腹症是指那些突然發生的、源自女性生殖系統的急性腹部疾病。這些情況可能會導致劇烈的腹痛,並且可能需要緊急的醫療干預,包括手術。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婦科急腹症病因。 1) 卵巢囊腫破裂(Rupture of Ovarian Cyst) 卵巢囊腫泛指卵巢上任何充滿液體的囊肿,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