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月經週期為21-35天,每次來潮3-7天,排出經血約30-80ml。視乎衛生程度,量多的日子一般用3-6塊衛生巾,如果月經量超過100ml,持續每次2-3小時內滲透1條衛生巾,或月經次數太過頻密,或行經日子延長,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月經時或過後感到頭暈和疲倦,即屬病態,建議儘快就診,以作進一步了解。
醫生一般會根據患者的經血量、出血持續時間以及週期表現,建議相應的檢驗方法,包括常規婦科檢查、抽血檢驗荷爾蒙水平、腹部/經陰道超聲波檢查、宮腔鏡、診斷性刮宮等,找出病因針對性處理。
常見的原因包括
3. 異物:如配帶子宮環。
4. 內科病:血液疾病、甲狀腺機能過低等。
最常見的原因為賀爾蒙(內分泌)失調,其他常見原因還包括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息肉、生殖道感染等。內分泌失調引起的月經量多又稱為「功能失調性子宫出血」(簡稱「功血」),又分為排卵型及無排卵型功血。無排卵型多見於青春期及更年期患者;排卵型則多見於育齡婦女。
月經量多屬中醫月經過多、崩漏範疇。中醫會根據出血的緩急之勢、出血的久暫、病人的年齡及體質情況等決定治療方案。一般來說,青春期以補腎為先;育齡期重在疏肝;更年期則著重健脾。「功血」是中醫治療的優勢病種,主要法則為「塞流」、「澄源」、「復舊」三法。「塞流」即是止血。如月經量過多,止血是治療本病的當務之急。「澄源」即是求因治本。臨床上常見證型包括如腎虛、脾虛、血熱、血瘀等,分別施予補腎固衝、健脾益氣、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等方法,以調整月經周期。「復舊」即是調理善後。在血止之後,應針對體質,用中藥及食療調理身體。
另外,坊間不少報導指「三陰交」、「血海」等穴位有調經作用,應用前建議先諮詢中醫師意見,不適當的按摩,有機會加重月經量多的情況。
如有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想了解更多中醫婦科資訊,請按「查看網頁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