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對於陰部的疾患,都會羞於就醫,期待能自然痊癒。小疾小患還可以,但有些情況耽誤了病情,結果會不堪設想。就讓我們來一起認識外陰部的不同疾病吧~~
1) 外陰部毛囊炎(暗瘡)
症狀:皮膚毛囊口周圍泛紅、腫脹,逐漸形成小膿皰,頂部出現小白點,輕微疼痛感,和臉部暗瘡類似。幾個相鄰的小膿皰可相互融合形成大膿皰;如果發炎嚴重,可形成癤腫。
成因:外陰部皮膚與一般的皮膚一樣,有豐富的毛囊及毛髮。如果陰部處於潮濕不透氣的環境中,容易滋生細菌,引起發炎。
治療:單個的膿皰一般可在幾天後漸漸消退,不用治療。反覆發作或發炎嚴重的話,中醫會開立外用清熱解毒的藥膏,例如三黃膏、黃連膏等促進康復。必要時可配合內服中藥,常用方劑包括五味消毒飲、龍膽瀉肝湯、黃連解毒湯、知柏地黃丸等。
2) 巴氏腺/前庭大腺囊腫
症狀:下陰部腫脹感,觸診時可感覺到有一個有波動性的囊腫在陰唇內下方。
成因:前庭大腺腺管開口因滲出物凝聚阻塞,形成囊腫。
3) 外陰濕疹
症狀:可累及外陰及周圍皮膚,病損常對稱分佈,症狀為劇烈瘙癢,可分為3期。
1. 急性期:紅斑、水腫、丘疹、水皰成群聚集,水皰可融合、破潰、糜爛、滲出、結痂。
2. 亞急性期:糜爛、滲出減少,出現結痂、脫屑。
3. 慢性期:炎症反應變輕,表現為皮膚肥厚、皸裂、脫屑、伴色素沉著或減退。
成因:與接觸過敏原有關,如使用未稀釋的消毒水或清潔劑、香水、不適合的衛生巾等。敏感體質及精神壓力等因素可增加易感性。
治療:隔絕致敏原及各種不良刺激。中醫視乎急慢性期用藥,急性期清熱燥濕止癢為主,常用方劑有龍膽瀉肝湯、四妙丸;亞急性期健脾化濕止癢,常用方劑有萆薢滲濕湯、除濕胃苓湯;慢性期養血祛風止癢,常用方劑包括當歸飲子、四物消風飲。可按情況配合外用中藥。
4) 陰部疱疹
症狀:生殖器或肛門部位長滿細小的水泡,感到刺痛或痕癢,水泡爆破後會留下痛楚的傷口。小便時尿液流經潰爛傷口,引起痛楚。
成因:透過性接觸傳播,由單純疱疹二型/一型病毒引起。
治療: 主要採用西醫抗病毒治療。中醫內外用藥有助緩解症狀,減輕疼痛,縮短病程。
5) 福代斯斑點, Fordyce's spot (皮脂腺異位症)
症狀:大小陰唇上的突起物,微微隆起,直徑約1-3 mm,群集分佈,呈白色。部分可融合成密集不規則形斑片,表面光滑,當繃緊皮膚時更能清楚見到,觸之有沙粒感。
成因: 原因不明。
治療: 為良性增生,不會引起任何不適,無需要治療。
6) 假性濕疣
症狀: 主要發生在女性陰道黏膜上,成線狀對稱性排列,晶瑩剔透的絨毛狀增生物。因為長的與尖銳濕疣有所相似,所以經常會被誤會,令女性陷入恐慌。
成因: 原因不明。
治療: 不會引起任何不適,不需要任何治療。但如果肉眼未能和尖銳濕疣鑑別,需要用皮膚鏡進一步檢查。
7) 尖銳濕疣 (椰菜花)
症狀:一開始只是皮膚扁平的小突起,容易被忽略。逐漸這些小的疣在肛門或外陰等處長出一個或一叢的肉芽,積聚時形狀有如椰菜花。
成因: 透過性接觸傳播,由人類乳突病毒(簡稱HPV)感染所引起。
治療:主要是在肉粒上敷藥,或利用電灼、冷凍和手術切除等方法處理。目前沒有方法根治,請諮詢西醫的意見。
8) 外陰癌
症狀:外陰結節、丘疹、潰瘍,可伴有疼痛及瘙癢,經過兩、三個月都沒有消失經久不愈,或是短時間內變大。可透過組織病理學檢查、多普勒超聲、CT檢查等確診。
成因: 發病原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是其發病的主要原因。
治療:請諮詢西醫的意見。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
有關外陰疾病的預防調護方面,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陰部清爽透氣,儘量穿純棉質內褲,月經期間勤換衛生用品。
2)避免搔抓及用熱水洗燙,陰道不需要使用陰道清潔劑。
3)月經期盡量淋浴,不要浸浴;浸溫泉或游泳時要注意清潔衛生。
4)避免剃刮陰部體毛,以免刮傷皮膚導致發炎。
5)飲食忌辛辣煎炸刺激之品,以免助火生濕。
6)注意性生活衛生,維持單一性伴侶。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