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期及產後初期,不少媽媽會受手部麻痺困擾,手指腫脹僵硬,難以彎曲活動,嚴重時甚至感覺持續發麻及腫脹,有時半夜醒後只能坐在床旁邊甩手,很是困擾,這很可能由「腕管綜合症」造成。
「腕管綜合症」(carpal tunnel syndrome),俗稱「滑鼠手」,症狀包括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麻木感、疼痛甚至僵硬;正中神經分佈區的皮膚感覺減退;患手握力減退;症狀夜間加重。
媽媽們由於懷孕期間荷爾蒙分泌變化,令身體容易出現滯留性水種情況,而由腕骨與韌帶圍成的「腕隧道」,水腫時會壓迫到正中神經,引致手部麻痺甚至疼痛。除了孕婦/新產婦外,女性、頻繁使用手腕者(如包水餃人員)、手腕維持單一姿勢者(如電腦文員)、糖尿病患者、手腕曾經受傷者都是高危一族。
如果不肯定自己是否患有「腕管綜合症」,可以進行以下試驗。
將兩手掌的手背對手背互相施壓,讓手腕與手肘關節皆呈彎曲90度的狀態,經過30至60秒,如果手部開始發麻,有痠、麻、刺痛的感覺,那就很可能是「腕管綜合症」。這動作會使肌腱拉扯,導致正中神經痠痛加重。
要預防或減少手腕痛,患病媽媽可以現進行手腕垂直拉筋,在手肘伸直的狀況下,藉由另外一隻手來伸展手腕的肌肉,手背垂直往上,拉到有點緊的程度,再將手腕往下,每個動作維持15-20秒,重覆5次。另外,應保持手腕和手指於正中自然的位置,避免屈曲手腕超過15度,做家務每30分鐘就讓手部休息。非急性期可以熱敷患處,每次15-20分鐘。
如果進行以上步驟1星期後,手腕疼痛還沒舒緩,可考慮中醫針灸或物理治療。針灸一般會在手腕局部取穴,常用穴位包括內關、大陵、手三里等。針灸能疏通經絡,改善手部的血液循環,消除腫脹,從而減輕對正中神經造成的壓迫,緩解疼痛。針刺穴位雖然不多,但通常一次已能起效。
「媽媽手」及「腕管綜合症」雖然同樣常見於新手媽媽,但其實是兩個不同疾病,「媽媽手」的資訊請按這裡!
政府家庭健康服務曾拍過一段「產前產後護理──預防手腕痛」短片,值得參考:
如有任何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想了解更多中醫婦科資訊,請按「查看網頁版本」。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