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少女性來說,成功受孕、孕育健康胎兒和順利分娩,是人生中美好的過程。然而,在漫長的280天懷孕過程中,若面臨某些狀況,如:胚胎不健全、胎兒發育異常、胎兒窘迫等等,母體可能會啟動自然淘汰機制,甚至會導致流產的發生。
按中醫學定義,妊娠未滿12週流產為「胎墮」,在妊娠12~28週間流產為「小產」。相對而言,「胎墮」懷孕時間較短,對母體的傷害較小;而「小產」對母體身心均能造成很大的傷害。自然足月生產猶如「瓜熟蒂落」,但小產卻是「果實尚未成熟,就被強行採下」的狀況。因此,無論小產後是否有明顯異狀及不適,都應該注重調理,讓身體與子宮盡快回復懷孕前的狀態。有些人把小產後的調理過程稱為「坐小月子」,時間長短可按懷孕週數區分:<12週,休養1~2週;介於12~20週,休養3週;>20週,休養至少4週以上。如果孕媽媽體質較差,休養時間可能需要相對延長。
小產調理可分為以下3個階段。
階段1︰去瘀生新
流產後1-2星期,宜先祛瘀生新促使子宮回復正常功能。選方以「生化湯」為主,藥方組成有去除舊的瘀血,促進子宮收縮,避免血栓形成,重建內膜的功能,適用於產後惡露未完,清除宮腔內殘留組織。不過生化湯的藥材偏辛溫,如果出現感染發炎或出血量持續過多的問題,或曾應用「子宮收縮劑」,則未必合適,服用前必須諮詢註冊中醫師意見。
階段2︰益氣養血
子宮就像一幅土壤,流產後要好好的重新翻土及灌溉養份,才有更優質的環境供下一棵幼苗成長。所以待惡露逐漸排淨後,就能開始適量服用具補氣血功效的食療和藥方,以促使子宮恢復到良好狀態。常用補氣養血的藥方有八珍湯、歸脾湯等。
階段3︰補肝腎,調沖任
流產後期可用一至兩個月補肝腎,調沖任,以調整生殖軸,幫助重新建立正常月經週期。女子以血為本,流產後婦女體質以陰血虛為主,容易出現五心煩熱、口乾舌燥、潮熱盜汗等症狀。調理以滋陰養血為主,切忌過量進食補陽辛燥的藥材,如鹿茸、人參及薑醋等。
在正常情況下,胚胎的懷孕率只有15%,有問題的胚胎在妊娠早期會自然殞落,孕媽媽請不要自責,1-2次的小產,並不影響再次受孕。視乎體質,婦女可於半年到一年後再次準備懷孕。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連續自然流產3次或以上,稱為「習慣性流產」,中醫又名「滑胎」,必須進行明確檢查了解原因,以免耽誤病情,常見可能與遺傳疾病、染色體異常、免疫異常或凝血功能有關。(相關文章:反覆流產,小產2次以上了。。。我仲有機會懷孕做媽咪嗎?中醫咩情況適合介入?)
服用任何中藥前,請諮詢註冊中醫師意見。
想了解更多中醫婦科資訊,請按「查看網頁版本」。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